2023年海峡两岸节气文化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办
二十四节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是两岸中国人最重要的人文纽带之一。4月22日上午,由中国农业博物馆、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2023年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暨海峡两岸节气文化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市海沧区成功举办。
本次学术研讨会以“同根同源——海峡两岸节气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为期三天,来自两岸近12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推动节气文化的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办公厅(对台湾农业事务办公室)主任魏百刚指出,要紧紧抓住像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这样的抓手,充分挖掘节气文化内涵内蕴,搭建新平台,拓展应用场景,提升节气文化产业价值,并以此为桥梁纽带,进一步深化两岸农耕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推动两岸农业农村融合发展。
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理事长隋斌作了2022年度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报告,并介绍了未来五年工作计划。他表示,加强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的研讨,促进文教融合与代际传承,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两岸在节气文化的传承环境方面,有着很好的基础和共识,下一步将加强两岸之间节气文化的交流合作。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新闻局局长马晓光表示,两岸农业交流不仅局限在产业上,也在向学术和相关文化的边缘和前沿上扩充内涵,不断提升交流的品质和质量。两岸同胞通过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文化,也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来自台湾的学者们认为,二十四节气文化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两岸同胞通过交流互鉴,共同传承弘扬节气文化,既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巩固文化认同、促进心灵契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会上还同步启动了“第四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并首次面向台湾地区高校征集优秀作品。比赛将通过文创赋能,进一步提升节气文化的影响力。